如果要评选近几年最具争议的大作,《战地2042》一定榜上有名。两年前,这款游戏本该成为DICE和EA的里程碑,却因为灾难性的首发,被玩家群体推上了“口碑黑洞”。性能崩溃、经典功能缺失、设计理念争议……它甚至短暂成为Steam差评最集中的游戏。
如今,距离那场滑铁卢已经过去三年,接手DICE总经理兼副总裁的 Rebecka Coutaz 终于带来系列新作《战地6》。对于她和整个工作室来说,这不仅仅是一次新作发布,更是一场必须赢下的“自我救赎”。
从《2042》的阴影里走出
《战地》系列自2002年首作问世以来,一直是FPS领域不可忽视的存在。它凭借宏大的战场氛围、强调团队协作的玩法,和《使命召唤》一起构成了“射击游戏双雄”。
然而,《战地2042》的翻车让这一切戛然而止。即便在媒体评价中它还能勉强维持中等分数,但玩家的反馈却几乎是一边倒的失望。
技术问题:优化差、Bug频发,玩家在战场上不仅要对付敌人,还要和掉帧、闪退作战。
功能缺失:计分板、服务器浏览器等系列经典元素被“砍掉”,让老玩家失去归属感。
设计争议:DICE尝试用“专家系统”取代传统兵种,但实验性过强,导致玩家体验割裂。
虽然后续通过赛季更新,《战地2042》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善,但在玩家心中,它依旧是一次难以忘怀的失望。
Coutaz的“救赎宣言”
接任管理层不久后,Rebecka Coutaz公开表示:“我感到有责任创造史上最出色的战地游戏。这是我对社区和团队应尽的义务。”
这种话听上去像是公关辞令,但结合当下《战地6》的种种迹象,却显得真切。官方不仅在系统设计上回归经典兵种体系,还在社区沟通上明显更积极。设计总监 Shashank Uchil 甚至用“乐队比喻”回应争议:就像音乐人尝试不同曲风,有些尝试可能不被接受,但最终的评判权永远属于听众(或玩家)。
这也透露出一个信号——DICE正在把玩家的反馈重新放到最高优先级。
《战地6》的机会与压力
《战地6》不仅是系列的新作,更是品牌能否复兴的关键节点。官方推出的 “通往战地6之路”免费通行证,让玩家在《2042》中获取的奖励部分继承至新作,显然是想在情感层面修复裂痕。
更令人意外的是,《战地6》开放测试的参与度创下了系列新高,Steam同时在线人数甚至一度超过同期《使命召唤:黑色行动7》的测试。这说明玩家仍然愿意给《战地》一次机会,只要DICE能拿出真诚和实力。
但压力同样巨大。《使命召唤:黑色行动7》将在11月14日发售,与《战地6》正面对决。对EA和DICE来说,这几乎是一场“生死局”——要么扳回系列声誉,要么彻底被对手甩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