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年的陪伴,即将画上句号——微软宣布,Windows 10系统将在2025年10月14日彻底停止支持。这一消息一出,立即在用户和企业圈引起轩然大波。毕竟,对于那些仍在依赖Win10的电脑来说,这意味着不再有安全更新、系统补丁和技术支持,潜在的风险骤然增加。
在此背景下,欧盟的电子废物环保组织——欧洲修复权联盟,公开向微软和欧盟相关部门发声。他们希望欧盟环保专员杰西卡·罗斯沃尔能够施压微软,要求公司撤回停止支持Win10的决定,甚至进一步提出一个惊人的建议:让Win10支持延长到2030年,相当于再给系统5年的“生命”。显然,这个要求对微软而言几乎不可能实现。
那么,为什么欧盟会如此坚持?根本原因是仍有大约4亿台PC电脑依赖Win10,而这些设备无法升级到Win11。升级受限的主要因素有两个:
硬件条件限制:Win11对处理器有明确要求,至少需要第八代Intel酷睿处理器或第一代AMD锐龙处理器之后的型号。许多旧电脑无法满足这一门槛。
安全标准约束:Win11强制要求TPM 2.0安全模块支持,而很多老旧PC没有这一硬件支持。
对于个人用户而言,这两个限制并非完全无法突破。网上早有教程和绕过方法,用户可以通过修改系统设置或安装补丁来升级Win11。不过,问题在于企业用户。企业通常拥有大量旧电脑,系统升级不仅要考虑操作是否成功,还要兼顾软件兼容性、数据安全和IT维护成本。即使强行升级Win11,也可能出现应用程序运行异常、外围设备不兼容等问题,带来的麻烦可能比继续使用Win10更大。
更深层次来看,这次Win10停止支持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,更折射出数字鸿沟与电子废物处理的社会议题。大量无法升级的新旧电脑如果被迫淘汰,不仅增加企业和个人的经济负担,也可能导致大量电子垃圾,对环境造成压力。欧洲修复权联盟的呼吁,正是从环保与社会成本角度提出的合理关切:如果硬件仍可使用,软件就应获得更长期的支持。
当然,微软也有自己的考虑。延长支持意味着更多的人力、测试和维护成本,而且操作系统更新是公司业务战略的一部分。Win11的推出,代表了微软向更高安全标准和现代硬件生态的推动,如果无限延长Win10的支持,可能会阻碍这一进程。
综合来看,Win10的退役虽不可避免,但这次事件提醒企业和用户:系统升级规划必须提前。对于个人用户,可以选择绕过限制升级Win11,或考虑购买新硬件;而企业用户,则需评估现有设备兼容性、升级成本和安全风险,制定科学的迁移计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