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一夜,弹幕依旧疯狂刷屏。
“锣烧女神!”
“求翻牌!”
“女王万岁!”
但童锣烧没有笑。
她的粉丝数早已突破一千万,是抖音当之无愧的顶流。她的一举一动都能掀起全网模仿潮,甚至一句随口的“今晚吃红薯”,都能让超市里红薯销量暴涨。品牌找她代言,商家抢着给她塞合同。看似繁华的背后,却是她不为人知的辛酸。
她的团队一早就告诉她:“顶流不能休息。每天必须开播,热度不能断。情绪也要收住,粉丝只想看笑容。”
于是,她一次次戴上滤镜笑脸,明明嗓子嘶哑,却要唱歌;明明头疼欲裂,却要和粉丝互动。
直到有一天,关于她的“谣言”开始在网络蔓延——有人说她靠绯闻上位,有人说她收粉丝礼物转手牟利。真假莫辨,但黑粉的攻击像潮水般涌来。
她哭过,也解释过,可解释视频播放量远不及谣言热度。流量,就是这样无情。
最痛的一次,是她发现合作多年的经纪公司竟然默许这些谣言扩散,只为了增加话题度。
她终于明白,她不是“女王”,只是一颗被收割的流量棋子。
那天晚上,她照常开播。
灯光依旧亮眼,妆容依旧完美。
弹幕依旧疯狂刷屏:“女神唱歌!”、“来个舞蹈!”、“别停!”
童锣烧盯着屏幕,突然放下话筒,冷冷一笑。
她的声音压过了刷屏的弹幕:
“老娘不伺候了。”
整个直播间瞬间安静。
几秒后,弹幕刷得更快了:“真的假的?”、“炒作吧?”、“锣烧别闹!”
但她没有再回应。她直接关掉了摄像头,像关掉一段被迫出演的戏剧。
第二天,热搜爆炸——
“顶流童锣烧退网!”
“千万粉丝女神崩塌!”
“老娘不伺候了成全网口头禅!”
人们疯狂转发她的“告别瞬间”,有人惋惜,有人讽刺,有人说她不过是去别的平台跳槽。事实是,她真的跳槽了。她选择了一个更小的平台,没有合约束缚,不再被人当成摇钱树。她说:“哪怕粉丝只剩下一万,我也要做自己想做的内容。”
然而,弹幕依旧没有停下。
哪怕她早已不在抖音,哪怕新的舞台不再热闹,粉丝们仍旧刷着那句口头禅:“老娘不伺候了。”
这句话,成了她留给互联网最有力的回声。
童锣烧明白,她不是失败,而是终于从顶流的枷锁里,逃出生天。
真正属于她的故事,才刚刚开始。